HOT

HOT

当前位置: 河北专接本网 > 考试大纲 > 2019年河北省专接本艺术类美术学绘画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考试

2019年河北省专接本艺术类美术学绘画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考试

河北专接本网 2018年05月16日

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
美术学/绘画/服装与服饰设计/产品设计专业考试说明
 
第一部分:色彩
 
I.课程简介
 
一、内容概述与要求
系统学习有关绘画中色彩的基本理论,规范色彩写生的基本要领,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动态和运用色彩的基本能力。学会研究和比较物象的色彩关系和色调倾向,增强色彩刻画能力和色彩塑造能力,从而实现表现写生对象的质感、体积及空间关系。提高色彩感知能力和色彩修养,色彩静物写生是进行色彩训练的最基本的,最重要的途径。只有直接面对生活中各种物象的色彩进行观察、分析和研究并进行艺术地表现,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。
 
二、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
考试形式为色彩静物默写,绘画材料为水粉;时间:120 分钟,满分:120 分。
 
II.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
 
第一章 色彩概述
 
第一节 光与色
 
一、色彩概念
彩色是指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等颜色有彩色。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。有彩色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,波长决定色相,振幅决定色调。色彩是绘画艺术中进行物象表现的基本形式与手段,是增强画面效果与艺术表现了的重要途径。
 
二、色彩表现
色彩是情感,原始彩陶、壁画呈现的强烈、单纯的原始色感,古埃及、古希腊的各种颜色图案充满了装饰意味,中世纪教堂神秘的彩色玻璃,罗马帝国浑厚温暖的颜色组合,中国的唐三彩、青花釉,阿拉伯宝石般闪亮、浓郁的色泽,日本那种审慎的中和性色调,以及非洲充满泥土气息的感觉,都展现着无与伦比的色彩特征及民族文化特征。色彩是进行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,也是最具审美意蕴的艺术表现形式。
 
色彩是力量,在光给予的彩色世界中,敏感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的运用和表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。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中,着色只局限于固有色及光影关系的基本表现,古典主义艺术多呈现一种现实主义的严谨效果。达·芬奇反对强烈对比的着色方法,他用极细微的色调层次作画;伦勃朗被认为是明暗对照法画家的典范,在他的作品中,色彩变成物质化了的光能,具有令人振奋的力量。19世纪末色彩对于生命力量的表现得到充分的表现,色彩不再通过分析而得来,色彩被得到广泛的运用,艺术家也不再单纯的表现固有色与环境色,色彩成为艺术家进行艺术表达的基本途径。
 
三、光源
光进入视觉有三种方式:光源光、反射光、透射光。其中反射光是人的视觉接受光刺激的主要来源。当这样的光刺激眼睛内侧的视网膜时,视神经会将这种刺激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,从而产生色彩的感觉。
 
四、可见光
在物理学上,光是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,它与宇宙射线、r 射线、X 射线、紫外线、红外线、雷达、无线电波、交流电等并存于宇宙中。由于辐射能是以起伏波的形式传递的,所以光又用波长来表示。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很广,最短的如宇宙射线,最长的如交流电。在电磁辐射中只有从 380nm—780nm 波长的电磁辐射能够被人的视觉接受,此范围称为可见光。
 
五、光谱色
1666 年,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光的折射实验,确定了色与光的关系。他将一束白光(阳光)从细缝引入暗室,遇到三棱镜,光就产生折射,折射的光碰到白的屏幕时,在那里显现出虹一样美丽的色带,称光谱。光谱色以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紫的顺序排列着。
 
第二节 色彩术语
 
一、原色:凡不能被混合产生的色,称为原色。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、柠檬黄、湖蓝,色光的三原色是红、绿、蓝紫。
 
二、间色: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。
 
三、复色:两个间色的混合。
 
四、补色:色环直径两端的颜色即为互补色。如红与绿、黄与紫等。
 
第三节 色彩的范畴
色彩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:无彩色与有彩色。
 
一、无彩色
黑、白、灰色属于无彩色,从物理学角度看,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中,故不能称之为色彩。需要指出的是,在心理学上它们有着完整的色彩性质,在色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在颜料中也有其重要的任务,当一种颜料混入白色后,会显得比较明亮;相反,混入黑色后就显得比较深暗;而加入黑与白混合的灰色时,将失去原色彩的彩度。
 
二、有彩色
光谱中的全部色都属有彩色。有彩色是无数的,它以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紫为基本色。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,以及基本色与黑、白、灰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,会产生出成千上万种有彩色。无彩色是没有任何色相感觉的。要说明的是一种略带色彩倾向的灰属有彩色。
 
第四节 色彩三属性
色彩都具有三种属性,即明度、色相、彩度。它们是色彩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,这三种属性虽有相对独立的特点,但又相互关联、相互制约。
 
一、明度
明度指色的明暗程度,也可称色的亮度、深浅。若把无彩色的黑、白作为两个极端,在中间根据明度的顺序,等间隔地排列若干个色,就成为有关明度阶段的系列,即明度系列。
 
由于有彩色中不同的色相在可见光谱上的位置不同,所以被眼睛知觉的程度也不同。黄色处于可见光谱的中心位置,眼睛的知觉度高,色彩的明度也高。紫色处于可见光谱的边缘,振辐虽宽,但波长短,知觉度低,故色彩的明度就低。橙、绿、红、蓝的明度居于黄、紫之间,这些色相依次排列,很自然地显现出明度的秩序。即便是一个色相,也会有自己的明暗变化,如深绿、中绿、浅绿。
 
二、色相
色相指色彩不同的相貌。不同波长的光波给人特定的感觉是不同的,将这种感受赋予一个名称,有的叫红,有的称黄……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。光谱色中的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紫为基本色相,像玫红、大红、朱红、橘红标明的是一个特定的色相,它们之间的差别属色相差别;而一个颜色加白或加黑后所形成的深红、浅红,则属明度差别。
 
三、纯度
指波长的单纯程度,也就是色彩的鲜艳度。亦称饱和度。一个色掺进了其他成分,彩度将变低。
 
有彩色的彩度划分方法如下:选出一个彩度较高的色相,如大红,再找一个明度与之相等的中性灰色(灰色是由白与黑混合出来的),然后将大红与灰色直接混合,混合出从大红到灰色的彩度依次递减的彩度序列。得出高彩度色、中彩度色、低彩度色。色彩中,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紫等基本色相的彩度最高。无彩色没有色相,故彩度为零。
 
第五节 色彩与感觉
 
一、色彩的冷暖感
色彩的冷暧是人体本身的经验习惯赋予我们的一种感觉,绝不能用温度来衡量。“冷”和“暖”这两个词原是指温度的经验。如太阳、火本身的温度很高,它们所射出的红橙色光有导热的功能,使人的皮肤被照后有温暖感。像大海、远山、冰、雪等环境有吸热的功能,这些地方的温度总是比较低,有寒冷感。这些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,使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,只要一看到红橙色,心里就会产生温暖和愉快的感觉;一看到蓝色,就会觉得冰冷、凉爽。所以,从色彩的心理学来考虑,红橙色被定为最暖色,绿蓝色被定为最冷色。它们在色立体上的位置分别被称为暧极、冷极,离暖极近的称暧色,像红、橙、黄等;离冷极近的称冷色,像蓝绿、蓝紫等;绿和紫被称为冷暖的中性色。
 
二、色彩的空间感
在平面上如想获得立方体的、有深度的空间感,一方面可通过透视原理,用对角线、重叠等方法来形成;另一方面也可运用色彩的冷暖、明暗、彩度以及面积对比来充分体现。造成色彩空间感觉的因素主要是色的前进和后退。色彩中我们常把暖色称为前进色,冷色称为后退色。从明度上看,亮色有前进感,暗色有后退感。在同等明度下,色彩的彩度越高越往前,彩度越低越向后。
 
面积的大小也影响着空间感,大面积色向前,小面积色向后;大面积色包围下的小面积色则向前推。作为形来讲,完整的形、单纯的形向前,分散的形、复杂的形向后。
 
三、色彩的轻重感
色彩的轻重感主要与明度相关。明亮的色感到轻,如白、黄等高明度色;深暗的色感到重,如黑、藏蓝、褐等低明度色。明度相同时,彩度高的比彩度低的感到轻。就色相来讲,冷色轻,暖色重。通常描述作品用到的“飘逸”、“柔美”、“深沉”、“稳重”、“雕塑感”等修饰语,其中都含着色彩重量感的意义(当然也包括形的意义)。
 
四、色彩的软硬感
色彩的软硬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彩度,与色相关系不大。明度较高,彩度又低的色有柔软感,如粉彩色;明度低,彩度高的色有坚硬感;中性色系的绿和紫有柔和感,因为绿色使人联想起草坪或草原,紫色使人联想到花卉。无彩色系中的白和黑是

话题:


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
美术学/绘画/服装与服饰设计/产品设计专业考试说明
 
第一部分:色彩
 
I.课程简介
 
一、内容概述与要求
系统学习有关绘画中色彩的基本理论,规范色彩写生的基本要领,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动态和运用色彩的基本能力。学会研究和比较物象的色彩关系和色调倾向,增强色彩刻画能力和色彩塑造能力,从而实现表现写生对象的质感、体积及空间关系。提高色彩感知能力和色彩修养,色彩静物写生是进行色彩训练的最基本的,最重要的途径。只有直接面对生活中各种物象的色彩进行观察、分析和研究并进行艺术地表现,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。
 
二、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
考试形式为色彩静物默写,绘画材料为水粉;时间:120 分钟,满分:120 分。
 
II.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
 
第一章 色彩概述
 
第一节 光与色
 
一、色彩概念
彩色是指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等颜色有彩色。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。有彩色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,波长决定色相,振幅决定色调。色彩是绘画艺术中进行物象表现的基本形式与手段,是增强画面效果与艺术表现了的重要途径。
 
二、色彩表现
色彩是情感,原始彩陶、壁画呈现的强烈、单纯的原始色感,古埃及、古希腊的各种颜色图案充满了装饰意味,中世纪教堂神秘的彩色玻璃,罗马帝国浑厚温暖的颜色组合,中国的唐三彩、青花釉,阿拉伯宝石般闪亮、浓郁的色泽,日本那种审慎的中和性色调,以及非洲充满泥土气息的感觉,都展现着无与伦比的色彩特征及民族文化特征。色彩是进行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,也是最具审美意蕴的艺术表现形式。
 
色彩是力量,在光给予的彩色世界中,敏感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的运用和表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。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中,着色只局限于固有色及光影关系的基本表现,古典主义艺术多呈现一种现实主义的严谨效果。达·芬奇反对强烈对比的着色方法,他用极细微的色调层次作画;伦勃朗被认为是明暗对照法画家的典范,在他的作品中,色彩变成物质化了的光能,具有令人振奋的力量。19世纪末色彩对于生命力量的表现得到充分的表现,色彩不再通过分析而得来,色彩被得到广泛的运用,艺术家也不再单纯的表现固有色与环境色,色彩成为艺术家进行艺术表达的基本途径。
 
三、光源
光进入视觉有三种方式:光源光、反射光、透射光。其中反射光是人的视觉接受光刺激的主要来源。当这样的光刺激眼睛内侧的视网膜时,视神经会将这种刺激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,从而产生色彩的感觉。
 
四、可见光
在物理学上,光是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,它与宇宙射线、r 射线、X 射线、紫外线、红外线、雷达、无线电波、交流电等并存于宇宙中。由于辐射能是以起伏波的形式传递的,所以光又用波长来表示。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很广,最短的如宇宙射线,最长的如交流电。在电磁辐射中只有从 380nm—780nm 波长的电磁辐射能够被人的视觉接受,此范围称为可见光。
 
五、光谱色
1666 年,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光的折射实验,确定了色与光的关系。他将一束白光(阳光)从细缝引入暗室,遇到三棱镜,光就产生折射,折射的光碰到白的屏幕时,在那里显现出虹一样美丽的色带,称光谱。光谱色以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紫的顺序排列着。
 
第二节 色彩术语
 
一、原色:凡不能被混合产生的色,称为原色。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、柠檬黄、湖蓝,色光的三原色是红、绿、蓝紫。
 
二、间色: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。
 
三、复色:两个间色的混合。
 
四、补色:色环直径两端的颜色即为互补色。如红与绿、黄与紫等。
 
第三节 色彩的范畴
色彩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:无彩色与有彩色。
 
一、无彩色
黑、白、灰色属于无彩色,从物理学角度看,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中,故不能称之为色彩。需要指出的是,在心理学上它们有着完整的色彩性质,在色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在颜料中也有其重要的任务,当一种颜料混入白色后,会显得比较明亮;相反,混入黑色后就显得比较深暗;而加入黑与白混合的灰色时,将失去原色彩的彩度。
 
二、有彩色
光谱中的全部色都属有彩色。有彩色是无数的,它以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紫为基本色。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,以及基本色与黑、白、灰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,会产生出成千上万种有彩色。无彩色是没有任何色相感觉的。要说明的是一种略带色彩倾向的灰属有彩色。
 
第四节 色彩三属性
色彩都具有三种属性,即明度、色相、彩度。它们是色彩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,这三种属性虽有相对独立的特点,但又相互关联、相互制约。
 
一、明度
明度指色的明暗程度,也可称色的亮度、深浅。若把无彩色的黑、白作为两个极端,在中间根据明度的顺序,等间隔地排列若干个色,就成为有关明度阶段的系列,即明度系列。
 
由于有彩色中不同的色相在可见光谱上的位置不同,所以被眼睛知觉的程度也不同。黄色处于可见光谱的中心位置,眼睛的知觉度高,色彩的明度也高。紫色处于可见光谱的边缘,振辐虽宽,但波长短,知觉度低,故色彩的明度就低。橙、绿、红、蓝的明度居于黄、紫之间,这些色相依次排列,很自然地显现出明度的秩序。即便是一个色相,也会有自己的明暗变化,如深绿、中绿、浅绿。
 
二、色相
色相指色彩不同的相貌。不同波长的光波给人特定的感觉是不同的,将这种感受赋予一个名称,有的叫红,有的称黄……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。光谱色中的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紫为基本色相,像玫红、大红、朱红、橘红标明的是一个特定的色相,它们之间的差别属色相差别;而一个颜色加白或加黑后所形成的深红、浅红,则属明度差别。
 
三、纯度
指波长的单纯程度,也就是色彩的鲜艳度。亦称饱和度。一个色掺进了其他成分,彩度将变低。
 
有彩色的彩度划分方法如下:选出一个彩度较高的色相,如大红,再找一个明度与之相等的中性灰色(灰色是由白与黑混合出来的),然后将大红与灰色直接混合,混合出从大红到灰色的彩度依次递减的彩度序列。得出高彩度色、中彩度色、低彩度色。色彩中,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紫等基本色相的彩度最高。无彩色没有色相,故彩度为零。
 
第五节 色彩与感觉
 
一、色彩的冷暖感
色彩的冷暧是人体本身的经验习惯赋予我们的一种感觉,绝不能用温度来衡量。“冷”和“暖”这两个词原是指温度的经验。如太阳、火本身的温度很高,它们所射出的红橙色光有导热的功能,使人的皮肤被照后有温暖感。像大海、远山、冰、雪等环境有吸热的功能,这些地方的温度总是比较低,有寒冷感。这些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,使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,只要一看到红橙色,心里就会产生温暖和愉快的感觉;一看到蓝色,就会觉得冰冷、凉爽。所以,从色彩的心理学来考虑,红橙色被定为最暖色,绿蓝色被定为最冷色。它们在色立体上的位置分别被称为暧极、冷极,离暖极近的称暧色,像红、橙、黄等;离冷极近的称冷色,像蓝绿、蓝紫等;绿和紫被称为冷暖的中性色。
 
二、色彩的空间感
在平面上如想获得立方体的、有深度的空间感,一方面可通过透视原理,用对角线、重叠等方法来形成;另一方面也可运用色彩的冷暖、明暗、彩度以及面积对比来充分体现。造成色彩空间感觉的因素主要是色的前进和后退。色彩中我们常把暖色称为前进色,冷色称为后退色。从明度上看,亮色有前进感,暗色有后退感。在同等明度下,色彩的彩度越高越往前,彩度越低越向后。
 
面积的大小也影响着空间感,大面积色向前,小面积色向后;大面积色包围下的小面积色则向前推。作为形来讲,完整的形、单纯的形向前,分散的形、复杂的形向后。
 
三、色彩的轻重感
色彩的轻重感主要与明度相关。明亮的色感到轻,如白、黄等高明度色;深暗的色感到重,如黑、藏蓝、褐等低明度色。明度相同时,彩度高的比彩度低的感到轻。就色相来讲,冷色轻,暖色重。通常描述作品用到的“飘逸”、“柔美”、“深沉”、“稳重”、“雕塑感”等修饰语,其中都含着色彩重量感的意义(当然也包括形的意义)。
 
四、色彩的软硬感
色彩的软硬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彩度,与色相关系不大。明度较高,彩度又低的色有柔软感,如粉彩色;明度低,彩度高的色有坚硬感;中性色系的绿和紫有柔和感,因为绿色使人联想起草坪或草原,紫色使人联想到花卉。无彩色系中的白和黑是

话题:

相关文章

阅读排行